人民银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准入安排 未经批准不得使用“金融”“交易所”等名称
時間:2023-01-30 22:07:06 來源:
天長新聞網
廣銀理財成立一年多,幸福添利投資能力卻飽受市場爭議。連續理財率超 近日,虧損有用戶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頻遭破凈平均其在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銀行”)購買的投訴“廣發銀行理財幸福添利18個月周期型理財計劃第1期”(以下簡稱“幸福添利18個月”)出現連續虧損。然而,廣銀高于該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僅為R2,行業其中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水平收益也不低于80%。對此,幸福添利分析人士表示,連續理財率超低風險理財產品多投資于股市、虧損債券市場,頻遭破凈平均受股票、投訴債券表現不理想的廣銀高于影響,理財產品發生虧損。行業 “幸福添利18個月”由廣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銀理財”)管理,為廣發銀行全資子公司。從廣發銀行的年報數據可以窺見廣銀理財的理財業務發展并不理想,理財規模及理財業務收入發生下滑。廣銀理財甚至有多只理財產品“破凈”,為了給用戶信心,廣銀理財以自有資金購買其旗下理財產品。 1 低風險理財產品出現虧損 作為純固收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方,廣銀理財表現不俗。據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在理財公司純固收產品(投資周期3個月)近3月收益排行榜中,第一、二名系廣銀理財的“幸福添利3個月持有期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第1期B”、“幸福理財幸福增利3個月定開型理財計劃第1期”,近3月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04%、4.69%。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記者發現,由于廣銀理財管理水平無法滿足用戶預期,導致多位用戶在黑貓投訴【投訴入口】網投訴廣發銀行代銷的廣銀理財產品出現持續虧損。 用戶劉陽(化名)于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間在廣發銀行APP分5筆購買“幸福添利18個月”理財產品,共計19.1萬元。據劉陽提供的歷史凈值情況顯示,“幸福添利18個月”跌幅嚴重,最高時凈值跌幅達1.02%,單位凈值連續低于1。 *“幸福添利18個月”歷史凈值情況 用戶王慧(化名)于2021年11月購買90萬元“幸福添利18個月”,令其不解的是,作為一款偏低風險且包含80%固收產品的理財產品,為何頻繁虧損。 據用戶提供的資料顯示,“幸福添利18個月”成立于2021年5月26日,管理人為廣銀理財,產品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運作方式為開放式凈值型,募集金額為6.71億元,截至目前共有約5.79萬人購買該理財產品。資料亦顯示,“幸福添利18個月”產品風險等級為PR2,業績比較基準為4.3%-5.3%(年化)。 資產配置方面,“幸福添利18個月”所募集資金將投資于境內外市場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金融衍生品等以及投資于以上范圍的信托計劃等金融市場工具,其中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收益不低于80%。 針對理財產品發生連續虧損的情況,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分析道,低風險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債券,近一年來,受到貨幣政策及宏觀環境影響,債券表現均不理想,銀行理財跌破凈值,引發銀行理財客戶紛紛贖回,這導致銀行理財管理人被迫在二級市場不斷拋售債券,而債券價格受到供需影響較大。在投資人不斷拋售時,債券價格不斷下跌,從而引發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加速下跌,導致更多理財客戶贖回產品,理財產品管理人又被迫拋售債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互聯網財富管理業務專家王永升告訴《中國科技投資》記者,理財產品的資金投資于股市、債券市場,因此會根據股市和債市的行情波動而發生盈利或者虧損,“在資管新規出臺后,理財產品去剛兌,新發行的產品都是凈值化產品,出現虧損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針對投資者理財方面,王永升建議道,在目前,做投資理財,無論是在銀行還是在其他地方,投資者不應盲目去購買,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資金規劃去做選擇;同時,投資者應慎重挑選管理人。 2 多只理財產品“破凈” 除了“幸福添利18個月”理財產品虧損外,廣銀理財亦有多只理財產品單位凈值小于1。中國理財網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廣銀理財目前存續或在售的理財產品總共103只,有凈值數據的有99只,其中單位凈值小于1的理財產品為20只,破凈率為20.2%。此外,廣銀理財產品破凈率高于市場水平。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全市場存續理財產品中,累計單位凈值小于1的“破凈”產品超過2300只,破凈率為10.57%。 不過,去年7月,據中國人壽(37.930, 0.20, 0.53%)(601628.SH)發布的信息顯示,為穩定市場環境等,廣銀理財已于近日以不高于10億元自有資金投資其管理的幸福理財添利系列、匯贏睿益系列、睿富鑫益系列等理財產品。 對此,王詩強表示,利用自有資金購買自家企業管理的理財產品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行業比較常見且運行多年?!般y行理財子公司效仿此類做法,與投資人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目的是向投資人表明本公司管理產品是非常負責任的,并且對后市非??春?,也非常有信心,希望投資人能一起投資并長期持有”,王詩強補充道。 3 代銷渠道低于行業水平 廣銀理財成立于2021年12月1日,注冊資本為50億元,為廣發銀行全資子公司,主打 “幸福理財”品牌,理財產品包括 “類保險”養老保障型產品、“類存款”生息類產品與“類公募”增值類產品等三項基本產品,以固收類為主。 年報顯示,成立以來,廣銀理財管理超過130只凈值型理財產品,獨立發行新產品超過40支。截至2021年年末,廣銀理財總資產為51.88億元,其中所有者權益50.71億元;報告期內,該公司累計營業收入為1.36億元。 廣銀理財的理財業務表現直接反映在廣發銀行的業績報表中,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廣發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為1927.01億元,2021年降至1795.03億元;2020年,廣發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為5.03億元,2021年末下降13.12%至4.37億元。 理財業績下滑背后,廣銀理財理財產品代銷渠道低于市場水平。 2022年12月29日,廣發銀行發布廣銀理財旗下理財產品增加銷售機構的公告,截至公告日,廣銀理財旗下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包括廣發銀行、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銀行(4.300, -0.03, -0.69%)(601169.SH)、浙商銀行(2.960, -0.01, -0.34%)(601916SH)、興業銀行(18.090, 0.02, 0.11%)(601166.SH)、浦發銀行(7.350, 0.04, 0.55%)(600000.SH)、中國銀行(3.200, 0.00, 0.00%)(601988.SH)-、蘇州銀行(8.030, 0.05, 0.63%)(002966.SZ)8家銀行。 然而,根據招商證券(13.450, 0.16, 1.20%)(600999.SH)研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共有199家機構代銷了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據其梳理,截至2022年8月31日,平均每家理財公司約有25家合作代銷機構。由此,廣銀理財代銷渠道仍有待發掘。 針對廣銀理財產品虧損及理財業務發展相關問題,記者致函廣發銀行,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中科財經) 責任編輯:宋源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