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获绿地金融举牌 在研抗新冠药VV116正积极推进中
時間:2023-01-30 02:34:16 來源:
天長新聞網
來源:IPO日報 近日,全國卻硬吉林省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研股份”)申請科創板上市。第利賭也 IPO日報注意到,用率研股中研股份產能利用率不足60%,傷中失敗卻計劃將接近一半的份對否又募資用于擴產;公司曾對賭但業績不達標,也曾闖關科創板失敗。全國卻硬 那么,第利賭也這家目前PEEK產量最大的用率研股中國企業質地如何? 來源:張力 ID:16967 1 如此還能擴產能? 據悉,成立于2006年的傷中失敗中研股份是一家專注于聚醚醚酮(PEEK)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份對否又高新技術企業,是全國卻硬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司是第利賭也繼英國威格斯、比利時索爾維和德國贏創之后全球第 4 家 PEEK 年產能達到千噸級的用率研股企業,是傷中失敗繼英國威格斯后全球第2家能夠使用5000L 反應釜進行PEEK聚合生產的企業,是份對否又目前PEEK產量最大的中國企業。 但資料顯示,PEEK作為工程材料的一種,使用相對小眾,前景似乎并不廣闊。 以全球PEEK消耗量來看,2019年只有5835噸,預計 2019-2022 年全球 PEEK 總需求量將以年均9%的增長率逐步增加,到2022年,PEEK 材料的全球市場需求預計可達到7560噸。市場容量方面,根據市場研究及咨詢機構 Emergen Research 的數據,全球 PEEK 市場容量在2019年為7.21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至12.2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8%。全球市場需求量和市場容量增速都僅為個位數。 從國內來看,2019年中國的消費量是1400噸,2021年中國消費量是1980噸,而且從2017年開始,中國市場PEEK的消費量增速就連連下滑,從79.49%一直下降到2021年的15.86%。 數據來源:《化工新型材料》2020 年 5 月《聚醚醚酮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作者:張麗(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前瞻產業研究院《2022-2027 年中國 PEEK 材料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從產能利用率來看,英國威格斯是全球最大的 PEEK 生產商,產能達到7150噸/年,比利時索爾維現有 PEEK 產能2500噸/年,德國贏創 PEEK 產能已達到1800噸/年。但2019年,三者的年產量分別為3751噸、950噸、600噸,產能利用率在34%-53%之間。 不僅全球生產商產能利用率不高,中研股份的產能利用率亦是如此,僅有純樹脂顆粒的產能利用率曾在2019年達到90%,其余年份和產品,公司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基本上不超過60%。 本次IPO,中研股份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3042萬股,占公司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募資約4.55億元用于年產5000噸聚醚醚酮(PEEK)深加工系列產品綜合廠房(二期)項目、創新與技術研發中心項目、上海碳纖維聚醚醚酮復合材料研發中心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其中,公司計劃投入22364.57萬元的募資用于年產5000噸聚醚醚酮(PEEK)深加工系列產品綜合廠房(二期)項目是否合理?產能是否可以消化? 2 曾對賭失敗 另外,這家PEEK產量最大的中國企業中研股份在幾年前并不風光,不僅“沒賺到利潤”,還曾業績不佳、對賭未成功,投資股東最終離場。 公司股票于2015年12月21日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并公開轉讓,證券簡稱為“中研股份”。 截至股改基準日2015年1月31日,中研有限(中研股份前身)未分配利潤為-742.09萬元,未分配利潤為負的原因主要為公司前期處于PEEK技術研發階段,產品收入規模較小,設備購置、員工薪酬等各類支出較多, 從而形成累計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中研股份在掛牌新三板前曾簽署對賭條款但對賭“失敗”。 2014年12月30日,創新投資與中研有限及其原股東、謝懷杰簽署《投資合同書》,創新投資向中研有限投資500萬元,認購中研有限166.667萬元的注冊資本。中研有限及謝懷杰承諾公司以下年度至少實現以下保底凈利潤:2015年保底凈利潤為350萬元;2016年保底凈利潤為700萬元;2017年保底凈利潤為1500萬元。 在凈利潤答案揭曉之前,2015年10月19日,創新投資與中研股份、謝懷杰簽訂了補充協議,中研股份不再按照《補充協議》第一條“利潤保障”條款的具體約定向創新投資承諾實現保底凈利潤的義務。此后,長春潔潤收購了創新投資持有的股份,創新投資在2016年10月退出了公司。 除此之外,與中研股份及股東對賭過“業績”的還有新興基金,在2015年1月雙方簽訂的條款也對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單獨或合計凈利潤進行了承諾,這系列條款比創新投資要求的凈利潤還高。雙方在2020年7月解除了業績承諾。 雖然沒有等到凈利潤結果就已結束關于業績的對賭,但事實上,如果真要“對賭到底”,中研股份確實贏不了。 中研股份2015年-2017年年報披露的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08.56萬元、662.35萬元、504.87萬元,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06.15萬元、292.94萬元、263.23萬元,遠低于上述保底凈利潤的要求,甚至還出現了下滑趨勢。這也意味著,中研股份的表現未達投資方的預期。 來源:掛牌期間披露的2016年、2017年年報 3 換換換、改改改 除了2016年、2017年業績不佳,中研股份的IPO之路也是波折不斷。 中研股份在2019年12月將會計師事務所由立信更換為信永中和,并在幾天后進行了上市輔導備案。輔導開始沒幾個月,公司在2020年4月就換了持續督導主辦券商,棄東北證券(6.590, 0.01, 0.15%)、取安信證券,并在2020年9月連發十幾份公告,拉開更正年報數據的大幕,對2017年-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進行了更正。 僅從營收凈利來看,更正前,中研股份2017年-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55.61萬元、8657.29萬元、1.13億元;更正后,中研股份上述營收不變,但凈利潤卻變化不少。 更正前,中研股份2017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504.87萬元、1114.84萬元、1326.31萬元,更正后,凈利潤變為337.26萬元、1248.44萬元、1330.56萬元,2017年凈利潤減少160多萬元,后續兩年微增凈利潤合計130多萬元。 對此,以其中一年為例,中研股份在更正公告中曾表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的相關規定,公司對2017年度會計差錯事項和年報內容進行了更正,主要涉及根據保險費用實際履約期間調整、根據政府補助性質調整營業外收入、重新厘定企業遞延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根據審定的利潤重新計算盈余公積同時調整未分配利潤的更正等。 經歷如此一番波折,中研股份2020年闖關科創板IPO失敗,2021年3月26日,公司擬決定主動撤回申請文件,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此次IPO,中研股份的輔導券商又由安信證券換成了海通證券(8.660, -0.09, -1.03%)。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3月(下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12億元、1.58億元、2.03億元、5039.45萬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67.21萬元、2466.53萬元、5012.95萬元、1075.34萬元,整體穩步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的主要產品為PEEK,在報告期內占發行人營業收入比例的95%以上,存在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報告期內,公司下游客戶集中在華東地區,來源于華東地區的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 81.06%、76.83%、81.58%和 84.93%,主要系華東地區是我國汽車、半導體、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行業重要的產業集群地,公司 PEEK 產品終端應用集中于上述領域。 2022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同比增長,同期凈利潤為2377.11萬元,同比出現下降。 責任編輯:楊紅卜